文/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梁醫師


魚腥草,古稱蕺菜,《本草綱目》釋其名曰:“其葉味腥,故俗稱為魚腥草”。俗稱臭菜、豬母草等,因鮮草有魚腥之味而得名。

魚腥草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,於早春時節吐出嫩芽。《本草綱目》引用趙叔文醫方說:“魚腥草即紫蕺,……,可以養豬。”魚腥草生長在濕潤、肥沃的田邊、地角和山野溝壑中,台灣的山野路旁,隨處可得。魚腥草的嫩葉可採摘食用,是一種良好的蔬菜,一般是涼拌生食。其做法是;先將魚腥草的嫩葉洗乾淨,後放鹽、醬油、麻油即可食用。

想除掉魚腥草的“腥”味也不難,把採來的魚腥草洗乾淨,放入食鹽醃漬30~40分鐘,再淘乾水分,“腥”味便沒有了。魚腥草的食用除涼拌外,還可以用來炒食,不論是用肉片或肉絲,風味都很好,也算是一種頗受歡迎的的野味。

魚腥草也是一種良好的中藥材,具有退熱消炎的功效,用於治療乳腺炎、肺膿瘍、支氣管炎、扁桃腺炎、尿道感染等。魚腥草還有利尿消種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淋病、白帶、痢疾、癰腫、濕疹等。《醫林纂要》記載:魚腥草“行水,攻堅,去瘴,解暑。療蛇蟲毒,治腳氣,潰癰疽,去瘀血。”《分類草藥性》說:它“治五淋,消水腫。”

經藥理分析,魚腥草具有抗菌、抗病毒、抗感染的功效,對各種微生物的生長都有抑制作用。魚腥草能增強白血球吞噬能力,提高免疫力,並有抗發炎作用。所含槲皮素及鉀鹽能擴張腎動脈,增加腎動脈血流量,因而有較強的利尿作用。此外,還有鎮痛、止血、促進組織再生和傷口癒合以及鎮咳等作用,真是一味藥食兩棲的居家良伴。
 
本文由【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】提供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