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學肥料於生物性肥料的比較
|
生物性肥料 |
化學肥料 |
養份供給 |
能供給植物氮、磷、鉀及多種微量元素 有機酸、胺基酸. |
只能供給其所含的特色成分 |
使用效率 |
因肥分已被微分子化.能夠快速的被植物吸收.能夠達到提早採收.增產的目的. |
屬短效型.流失率高達65%以上.造成成本 增加.環境的破壞 .雖然能夠被植物吸收.但是更容易造成土壤酸化. |
保肥力 |
因肥料分子(產品中含量?規格表需明示) 被微生物分解變小.可持續將土壤肥分供應作物. |
流失率高. |
保水力 |
大 |
無 |
土壤改良功能 |
可改良土壤的物理性、化學性及生物特 性,使土質鬆軟 .不會產生硝酸鹽. |
不具改良土壤的物理性及生物功能.不正當使用更可能使土壤酸化.鹽化.喪失地力. 土壤硝酸鹽(註)濃度過高將轉嫁在作物上.危害使用者健康 |
調節土壤溫度 |
因土壤內有益微生物產生耐寒.耐旱性.能夠保護作物不受寒害.旱害 |
無 |
通氣性 |
可促進土壤團粒結構,改善土壤的透氣性 . |
無 |
環境抗性 |
良好的土壤,使植株健壯,對不良的氣 候或病害抗性強 |
營養供需不平衡,植株弱,對環境抗性差. |
增加環境生物象 |
提供土壤良好微生物象.增加土壤固氮菌.菌根菌.溶磷菌.及其他益生菌的增加.,因此維護延長耕地使用年限? |
無 |
硝酸鹽可自動轉化為亞硝酸鹽???
註: 亞硝酸鹽
(1)為毒性物質之一,人體內亞硝酸鹽主要為硝酸鹽在體內轉換而成。
(2)能將血紅素氧化為變性血紅素,因而失去正常之攜氧能力,此生理影響對嬰孩尤其明顯,可能產生急性中毒甚至致死。在高濃度時會產生心血管方面之疾病,低濃度時會發生變性血色蛋白血症(發生於嬰孩則稱為藍嬰症),症狀為皮膚出現藍紫色之斑紋及呼吸急促等。
(3)過量之亞硝酸鹽被認為在體內可能轉變為具致癌性之亞硝胺,美國環保署將其列為D類(資料來源台灣醫療http://tw16.net/monographData.asp?m1No=12&m2No=93&m3No=323&mMo=7827)